5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老年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2025年版)》,明確要求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醫學科,并對床位數量、人員配備、工作模式、配套科室、設備設施、科室管理以及質量監管等各個方面的建設和管理進行了詳細規范。
這一新版指南,是在2019年發布的《老年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基礎上進行的更新。國家對指南進行更新的背后,是我國日趨嚴峻的老齡化形勢與老年群體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31031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2%,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22023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6%。
面對龐大老年群體多病共存、功能衰退等復雜健康問題,完善老年醫學科建設已成為構建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的關鍵。新版指南的發布,不僅是對時代需求的精準回應,更是完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
指南升級:錨定老年醫學科建設新坐標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老年人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對老年醫療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截至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31031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2%,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22023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6%。
人均壽命的延長使得老年周期拉長,老年群體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且呈現多樣化。2022年發布的《“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顯示,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增齡伴隨的認知、運動、感官功能下降以及營養、心理等健康問題日益突出,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失能老年人數量將持續增加。而與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相比,與健康老齡化相關的機構、隊伍、服務和政策支持不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老年醫學科的建設迫在眉睫。
2019年,國家衛健委曾印發《老年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下稱“舊版指南”),目的是指導規范老年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推進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老年醫學發展。2025年印發的新版指南調整了四方面的內容,一是擴大了老年醫學科的建設范圍;二是細化了老年醫學科科室設置標準和業務內容;三是明確了老年醫學科的服務模式;四是調整了責任主體和質控模式。
其中,在擴大建設范圍方面,相較舊版指南,新版指南強調二級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要加強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安寧療護機構等機構合作指導,帶動基層老年健康服務能力提升。
在細化科室設置標準和業務內容方面,相較舊版指南中“均應≥20張”的統一標準,新版指南針對二、三級醫院進行差異化規定,要求三級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住院床位數應≥20張,二級綜合醫院應≥10張。
在服務模式上,新版指南更強調以老年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責任主體和質控模式上,新版指南將責任主體調整為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主導,要求根據條件其成立省級老年醫學專業醫療質量控制體系,逐步完善市、縣級老年醫學專業醫療質量控制體系,按照相關要求,開展老年醫學專業醫療質量控制工作。
另外,舊版指南發布的同年10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到2022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50%。
2021年底,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工作的通知》中又提出,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目標為不低于60%。
2024年10月,國家衛健委在《關于提升老年醫學醫療服務能力的通知》中提出,到2027年末,力爭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規范設置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80%。
從2019年到2024年,短短五年間,我國對老年醫學科的目標建設要求持續攀升,從50%逐步提升至80%。在這背后,我國的老年醫學科已經如點點星火,在全國各地鋪開。
截至2020年底,全國設有1個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和6個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642個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有老年醫學科。而到了2023年末,設有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5778個,占比79.65%?!敦斝隆穲蟮溃刂粒玻埃玻茨辏吃拢珖O有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占比已超過62%,已經提前完成了2025年設立比例不低于60%的目標。
2019年7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曾召開“老年健康促進行動”新聞發布會,會上曾透露,到2030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的比例將達到90%。這一目標預示著老年醫學科建設將持續加速推進,未來將有更多醫療機構參與其中,為完善我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筑牢基礎。
破局之道:新版指南直擊行業發展痛點
不過,目前老年醫學科的發展參差不齊,成為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瓶頸?;窗彩械诙嗣襻t院老年科主任丁宗勵在調研中發現,一些醫院還存在用??扑季S和專科模式診治老年疾病的現象。
傳統專科模式以疾病為中心,江蘇省老年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歐陽曉俊曾表示,“老年人到醫院看病,存在‘三多’現象,即掛號多、看病科目多、檢查多?!泵總€??浦g相對獨立,容易造成檢查重疊、治療交叉、相互矛盾,不僅增加了不必要的醫療支出,也會造成診斷過程中的復合研判缺失,出現病越看越多、越看越重等現象。
多名專家表示,老年醫學醫療服務面對復雜的老年健康狀況,具有綜合連續的特點,這與目前??茷橹鞯尼t療模式之間存在較大差別,也是提升老年醫學醫療服務能力的要點。
在此背景下,新版指南強調要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老年醫學科,為破解發展困局提供了清晰路徑。在科室設置運行方面,指南明確要求,設置老年醫學科的綜合醫院需配備涵蓋急診、內外科、影像檢驗等在內的多科室體系,鼓勵增設腫瘤科、精神心理科等特色科室,為老年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這一規定打破了傳統??票趬?,通過整合醫療資源,實現對老年患者復雜病情的多維度管理。
服務模式創新是新版指南的核心亮點,指出老年醫學科應強化疾病早篩早治,規范開展老年綜合評估,將診療重點從單純治病轉向維護患者功能狀態和生活質量。進一步要求建立多學科團隊工作模式,吸納內科、中醫、康復、營養等專科醫護人員,通過聯合診療和中西醫結合方案,實現從單病種診療向多病共治的轉變。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北京醫院原院長王建業教授曾表示,針對老年人的患病特點,老年醫學科需要以患者為中心實行多病共治的模式,通過對入院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多學科共同協作,最大限度地維持和改善患者的功能狀態,從而提高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生活質量。它強調的是“全人全程”,即診療的整體性和連續性。
此外,王建業表示,老年醫學科的建設要先“提量再提質”,這也解釋了為何前述國家政策不斷對于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提出量的要求。王建業認為,老年醫學科的建設思路與醫改相似,即先解決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的需求,下一步才能解決看得好病的需求。按照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老年科的建設標準,各醫療機構應該首先進行科室的標準化建設,完善包括床位、人員等的配置。在完成數量指標之后,下一步就要考慮質量的提升。
如前所述,新版指南相較舊指南對醫院的床位數、科室設置等進一步作出明確要求。并且列出了老年醫學科應當具備的基本設備,比如輪椅、轉運床(或醫用平車)、站立及行走輔助器、坐式體重計,報警系統等。鼓勵醫院設置輔助洗浴設備、電動護理床、自主轉運裝置、腸內營養液輸注泵、康復訓練設備等。這些規定緊密圍繞老年患者行動不便、康復需求大等特點設計,為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和治療效果提供堅實硬件支撐。
多維探索:公私立醫院的老年醫學科創新實踐
目前,一些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在老年醫學科建設方面已經卓有成效。
公立醫院作為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力軍,也是推動老年醫療服務升級的核心力量。在提升老年醫療服務水平的進程中,不同地區的公立醫院結合自身優勢,探索出多元創新路徑。
廣州衛健委曾發文介紹,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老年醫學科擁有內分泌、呼吸、消化、神經、心血管、腎病、血液腫瘤等12個亞??疲⑴鋫淞耍桑茫蘸腕w檢中心,形成了完善的綜合診療體系。
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老年醫學科也在探索多學科協作模式,并且在全國較早設立了老年肌少癥診療示范門診,未來還將繼續完善肌少癥門診服務,探索“預防—篩查—干預—康復”全鏈條健康管理模式。
北京老年醫院則正在從“被動醫療”向“主動健康”轉化,通過開展健康干預、培養健康習慣和創造健康環境,滿足北京和周邊乃至全國各地老年患者的健康需求,用老年綜合評估的診療模式,以“共病”為中心,保護“全人功能”為目的,為患者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案,廣泛進行老年綜合征分析、評估和多學科團隊建設。2023年,北京老年醫院成立了抗衰老臨床研究與轉化中心,以多學科交叉為基礎,已集成醫學美容、中醫藥學、康復醫學、臨床營養和細胞生物學等學科優勢。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則扎根基層,以醫防融合模式優化老年慢病管理鏈程。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制定并完善了醫防融合慢病管理機制,建立了遠程血壓管理中心和血糖管理中心,整合了高血壓、內分泌、全科醫學、公共衛生、健康體檢、校醫辦等學科和科室,組建了醫防融合慢病管理新體系。時至2023年,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逐步形成了融入婦幼、中醫、疾控、防治管結合,網絡化、連續化、智慧化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這一模式的具體形式,是組建一名市級??漆t生、一名鎮級全科醫生、一名公衛人員和N種途徑協同管理的1+1+1+N三級家醫團隊,醫院協調組建縣、鄉、村三級系統,324個家庭簽約團隊,走村入戶,進行健康人群科普教育、高危人群體檢篩查、慢病患者規范化診治、院外隨訪和特殊人群上門等服務,最終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五病共管的醫防融合新格局?!?/p>
民營醫院憑借靈活的運營機制和創新意識,同樣在老年醫學科建設領域走出了特色發展之路。
東營鴻港醫院通過戰略轉型,打造標準化、專業化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在轉型過程中,醫院在基礎設施、醫療設備、專業人才等堅實基礎上,將醫療服務更多傾向老年患者群體。
2018年,東營鴻港醫院成立臨家老年照護中心,開創“老年醫院+老年照護中心”新型醫養體系;2020年開設臨終關懷科、老年綜合評估門診;2021年成立老年醫學中心,開設老年醫學科。
同時,管理團隊前往北京老年醫院、鄭州老年醫院等考察學習,探索建立老年醫院的標準化模式,制定相關標準,比如將衛生間全部改造成無障礙衛生間,增設無障礙通道等設施。
2022年初,東營鴻港醫院申報“東營鴻港醫院無陪護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9月正式獲批立項,成為東營市唯一入選的三級綜合醫院,也是老年病醫院首次入選山東省標準化試點項目。今年年初,東營鴻港醫院正式更名為東營新里程老年醫院,更加聚焦老年醫學。轉型之后,東營鴻港醫院2024年的營業收入達2.65億元。
綿陽富臨醫院以醫養結合為核心,構建起覆蓋老年患者全生命周期的醫療照護模式。2016年,綿陽富臨醫院的老年醫學科開科,2020年發展建立醫養結合新模式,逐漸形成了以“醫養結合”為基礎,集“老年醫療、老年康復、中醫保健、專業照護、臨終關懷”為一體,能提供全程、連續性醫療服務的現代老年病科。
綿陽富臨醫院分管老年醫學科的副院長魏勇表示,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科室逐步開辟出老年醫學病區、寧養病區和安寧療護病區,按功能劃分,用以接收高齡、多病共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患者,失能、半失能、重度失智、老年病亞急性期醫康養患者以及高齡、多病共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患者,并有針對性地給予綜合性醫療服務和人文關懷服務。
老年醫學科建設關乎億萬老人健康,從政策發布到醫院實踐,變革已在進行。如今,多學科協作、醫養結合等模式不斷成熟,老年醫療服務短板正被補齊。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